cura是什么牌子(3d打印医疗器械公司北京)
cura是什么牌子
医疗器械:Cura 是德国公司 Bürgerbook GmbH 旗下的一款智能医疗器械品牌,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各种康复设备,如激光治疗仪、电磁疗仪等。Cura 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康复治疗等领域。
3D 打印:Cura 也是一款由 3D 打印公司 Carbon 开发的 3D 打印软件品牌。Cura 软件支持多种 3D 打印技术,如 FDM(熔融沉积建模)、SLA(光固化切片技术)等,适用于各种行业,如制造业、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
请注意,这两个 Cura 品牌并无关联。
现代的3D打印技术究竟如何
从我们前几年对3D打印的市场和技术分析,了解的情况如下,供大家参考。
3D打印产业的市场及技术趋势
近几年, 3D打印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性能更优、质量更可靠的方向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工业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近几年,桌面3D打印机销量呈现大幅增长,而工业级3D打印机则略显惨淡。2016年,全球桌面3D打印机同比增加15%,工业级3D打印机却减少15%。桌面3D打印机门槛低、设计简单,是企业进军3D打印领域的较好入口。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桌面级市场的竞争出现了市场利润小、精度低、实用性不佳,天花板效应明显。而工业级市场契合了智能制造的理念,可广泛运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工业、医疗等市场需求大、发展潜力大的领域,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市场潜力将会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而爆发。
2、金属3D打印领域快速发展
金属3D打印是门槛最高、前景最好、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是工业级3D打印领域的一个强劲增长的领域,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有些零部件形状复杂、价格昂贵,传统铸造锻造工艺生产不出来或损耗较大,而金属3D打印则能快速制造出满足要求、重量较轻的产品。奥迪公司已使用金属3D打印技术按照1:2的比例制造出了1936年推出的C版赛车的所有金属部件。此外,医疗器械、核电、造船等领域对金属3D打印的需求也十分旺盛,应用端市场正逐渐打开。
3、与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实现“分布制造”
传统制造业是以“全球采购、分工协作”为主要特征,产品的不同部件往往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生产,再运到同一地方进行组装。而3D打印则是“整体制造、一次成型”,省去了物流环节,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此外,传统制造业以生产线为核心、以工厂为主要载体,生产设备高度集中。而3D打印则体现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生产设备分散在各地,实现了分布式制造,从而省去了仓储环节。“整体制造”和“分布式制造”在字义上看似矛盾,在3D打印技术上则实现了统一,前者强调生产过程,后者强调生产行为,共同推动着产品生产的变革。
4、产品尺寸将不断延伸,突破当前的工业规格范围
随着3D打印应用领域的扩展,产品成型尺寸正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向“大”研制,从小饰品、鞋子、家具到建筑,尺寸不断被刷新,特别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大尺寸精密构件的需求较大,如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一款3D打印航空发动机中空叶片,总高度达933mm。另一方面向“小”发展,可达到微米纳米水平,在强度硬度不变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如哈佛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员3D打印出比沙粒还小的纳米级锂电池,其能够提供的能量却不少于一块普通的手机电池。未来,3D打印的成型尺寸将不断延伸,突破当前的产品尺寸。
5、3D打印材料将不断创新突破
随着3D打印需求的增加,3D打印材料种类得到了迅速拓展,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三大类。但与传统材料相比,3D打印材料种类依然偏少。以金属3D打印为例,可用材料仅有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等为数不多的几种。另外,3D打印对材料的形态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为粉末状、丝状、液体状等,相比普通材料价格比较昂贵,无法满足个人与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价格低廉的材料才能为技术的发展提供足够多的选择空间、为应用的扩展提供足够多的想象空间。
未来,3D打印材料将成为研究开发的焦点、资本涌入的风口,材料种类、形态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价格下降可期,精度、强度、稳定性、安全性也更加有保障。
6、医疗领域前景巨大
3D打印的“个性化定制”与医疗行业的“对症下药”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二者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术前演练,利用3D打印技术还原出病患部位模型,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理结构,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二是医疗器械,包括助听器、护具、假肢等外部设备以及关节、软骨、支架等内植物。三是“量身”制药,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具体需要调配药物,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四是生物打印,用人造血管、心脏、神经、皮肤等来修复、替代和重建病损组织和器官。
尽管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材料、成本、精度、标准等制约,市场规模也较小,但考虑到医疗领域巨大的需求潜力与极小的需求弹性,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展,在实施更为精准的诊疗方案、提供更为充足的移植器官等方面大显身手。
7、混合打印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未来,3D打印机可实现3D打印技术与传统数控机床技术(或不同3D打印技术)的自由切换,实用性将变得更强;3D打印机可以处理的材料更加丰富,金属、塑料、橡胶等多种材料(或不同属性的材料)的混合使用,将加工出结构更为复杂的产品;打印出的产品也会更丰富。
如日本就研发出的一款五轴混合3D打印机(由3D打印机与数控铣床混合而成),能够在现有工业级5轴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连续进行挤出式3D打印和铣削作业;MIT研发的MultiFab 3D打印机能同时处理包括晶状体、纺织物、光纤等10种材料;加拿大的ORD Solutions公司推出的一款3D打印机,可以使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线材打印出色彩多样的产品。
(四)制约3D打印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材料种类少、问题多
3D打印主要由设备、软件、材料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现在业界主要研究的是设备和软件,对材料研究还不够重视。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于3D打印,但目前主要以石膏、光敏树脂、塑料为主,这很难满足大众用户的需求。工业级的3D打印材料更是十分有限,目前适用的金属材料只有10余种,而且只有专用的金属粉末材料才能满足金属零件的打印需要。需要用到金属粉末材料的3D打印为工业级打印机,即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
目前在工业级打印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可适用的材料成熟度跟不上3D市场的发展;第二,打印流畅性不足;第三,材料强度不够;第四,材料对人体的安全性与对环境的友好性的矛盾;第五是材料标准化及系列化规范的制定。
3D打印对粉末材料的粒度分布、松装密度、氧含量、流动性等性能要求很高。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性的标准,因此在材料特性的选择上前期要花很长的时间。
2、价格高、研发难度大
根据不同的用途,金属材料制备的工件要求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比重小、具有良好的可烧结性等。同时,还要求材料无毒、环保;性能要稳定,能够满足打印机持续可靠运行。功能应该是越来越丰富,例如现在已对部分材料提出了导电、水溶、耐磨等要求。另外,还有最重要的是经济性要好,简单说就是成本低,客户用得起。否则,很难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及应用。
原材料价格降低的途径只能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但这难度比较大,在一些特殊领域要求非常高。比如在医学应用领域要做到无毒无害的同时还要做到生物相容性等,技术要求非常复杂,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即独特的雾化工艺和雾化制粉设备也都是难点。没有大量的研发攻关很难解决。
3、信息不对称、市场认可度低
近年来,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对材料的成分、工艺性、杂质含量等都要求更高。3D打印材料中以金属粉末应用市场最为广阔。因此,直接用金属粉末烧结成型三维零件是快速成形制造最终目标之一。由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不同,因此成型的机理也各具特征,对金属粉末的性能要求也更为严苛。目前仅德国的EOS公司能生产出有限的几种金属粉末,如:不锈钢粉、铝硅粉、钛合金粉,但价格是传统粉体的10-20倍。
我们中科达孵化器在很多技术领域做过深入调研,同时,也帮助技术企业对接中科院所专业领域的资源,并辅之以商业模式设计。希望有机会帮到各类技术相关企业。
洪一二
未来3D打印会取代模具行业吗
很长的路要走
3d打印医疗器械公司cura是什么牌子(3d打印医疗器械公司北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