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构造柱施工工艺流程(构造柱施工中钢筋绑扎技巧)
砖混结构构造柱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基础或楼板上弹出构造柱的中线和边线,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将钢筋绑扎好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确保其均匀分布;待混凝土凝固后,对构造柱进行检查和清理。,,在钢筋绑扎技巧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不能出现偏差;要确保钢筋与模板之间的连接牢固,防止出现松动的情况;要注意保护钢筋不受损伤,避免出现弯曲或断裂的情况;要确保钢筋的间距和长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构造柱的稳定性。
砖混结构构造柱施工工艺流程
一、传统构造柱施工工艺流程
- 测量放线
- 首先要清理清扫楼地面,找出主体结构施工时所标注的轴线和控制线,然后弹出墙体边线、辅助控制线和构造柱定位线。
- 钢筋绑扎
- 根据构造柱定位线调整好立筋位置。当砌体墙厚200 - 300mm时,构造柱纵筋为4根直径为12的三级钢筋;当墙厚为350 - 450mm时,构造柱纵筋为6根直径为12的三级钢筋。
- 砌块砌筑
- 砌块采用600×200×300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砌块搭接长度不得小于砌块长度1/3,半砖不得小于砖长的1/3。砌到接近顶部时,除特殊要求外,预留30mm高,7天后用细石混凝土填时,不允许斜砌。
- 马牙槎留设与拉结筋设置
-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留设马牙槎和拉结筋,沿墙每500mm设置2根直径为6的二级钢筋,沿墙全长贯通,墙厚≥300mm时,沿墙每500mm设置3根直径为6的二级钢筋,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出槎60mm。
- 马牙槎侧面粘贴双面胶
- 在马牙槎侧边使用双面胶粘贴,目的是为后续支模做准备,保证模板与马牙槎之间的密封性等要求。
- 支模
- 模板应无脱皮、散边现象。支模前清理模板面并涂刷脱模剂,采用对拉螺杆固定,间距500mm,对拉松紧合适,不得在墙上留洞或穿孔。
- 砼浇筑
- 浇筑前需对马牙槎及模板浇水湿润,从顶部喇叭口进料浇筑时注意振捣密实,灌满喇叭口。
- 模板拆除与养护
- 严格控制松模和拆模时间,避免松模、拆模过早损坏构造柱表面,致使柱麻面。拆模后及时凿去多余混凝土并设专人养护二次构件。
二、构造柱免支模施工工艺流程
- 构造柱钢筋绑扎
-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构造柱的钢筋规格、数量、位置等,并进行绑扎操作。这是构造柱免支模施工的起始工序,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 U型空心砌块随砌体同时施工
- 在砌体施工过程中,使用U型空心砌块,这些砌块与砌体同时进行砌筑。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构造柱施工中需要单独支模的步骤,简化了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 混凝土浇筑
-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填充到U型空心砌块等相关部位,最终形成构造柱。这种免支模施工方式成型后的构造柱与砖砌体表面平整度偏差小,同时不存在传统构造柱施工后对双面胶带的处理问题,降低了后期抹灰施工空鼓开裂的质量风险。
三、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准备
- 水泥
- 采用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 石子
- 构造柱用粒径为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粒径为细石,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
- 水
- 使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 外加剂
- 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
四、施工注意事项
- 混凝土配合比
- 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同时要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 计量精度
-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计量精度方面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 钢筋验收
- 钢筋需要办完院检手续,保证钢筋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这是确保构造柱结构性能的重要环节。
- 构造柱与砌体连接
- 砌体与柱或剪力墙间的拉结筋,过梁、圈梁、现浇板带钢筋与结构连接及构造柱立筋与上下层连接采用植筋方法时,结构胶采用合格的结构胶,植入深度不小于12d(ф6拉结筋按80mm施工),间距500mm。钻孔应用吹风机清理干净,保证钻孔深度,植筋必须经过拉拔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砖混结构构造柱质量检测标准
构造柱免支模施工的优势分析
构造柱施工中钢筋绑扎技巧
砖混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