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如何提高抗震性能的措施
摘要:,抗震性能是评估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尤其在地震频发地区。砖混结构因其经济性和实用性被广泛采用,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增强墙体的强度和刚度、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合理配置钢筋以及优化设计参数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
砖混结构由于其材料特性,抗震性能相对较差。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件柱
- 作用:减少墙身的破坏,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 具体做法:在关键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特别是在墙体转角、纵横墙交接处等薄弱环节。这些构造柱可以与墙体紧密结合,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 作用: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刚度,增强墙体的抗剪能力。
- 具体做法:在墙体顶部和楼层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应与构造柱连接形成封闭的框架结构,增强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3. 设置夹板墙
- 作用:增加墙体的厚度和刚度,提高抗震能力。
- 具体做法:采用单面或双面的夹板墙进行加固,夹板墙可以是钢筋网水泥砂浆夹板墙或钢筋混凝土夹板墙。夹板墙应与顶棚或楼板连接,楼层上、下钢筋应尽量拉通,两侧与脉墙和被加固墙体均要有可靠连接。
4. 增设壁柱及圈梁
- 作用: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 具体做法:现浇混凝土附壁柱、圈梁以及内墙拉杆形成整体,成为外包的框架结构。即使不设柱仅设圈梁,也可以大大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5. 设置钢拉杆
- 作用:替代无法设置圈梁的内墙,提高抗震性能。
- 具体做法:当内墙需增设圈梁而无法设置时,可以使用钢拉杆代替圈梁,钢拉杆应与墙体可靠连接。
6. 减层降高
- 作用:减少地震反应,提高抗震性能。
- 具体做法:砖混结构的抗震主要构件是砖墙,而砖墙本身存在抗剪差、变形小、延性差的缺点。随着房屋层数的增加和高度的增大,地震反应也随之加剧。因此,可以适当减层降高,减少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7. 砖砌门窗洞口
- 作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 具体做法:当门窗洞口较多、较大时,会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较大削弱。封堵原有洞口可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8. 压力灌浆
- 作用:修复砖墙裂缝,提高强度。
- 具体做法:对于已经产生裂缝影响美观且影响强度的砖墙,可以采用水玻璃砂浆等材料进行灌缝修补,以提高其强度。
9. 加强基础与构造柱的连接强度
- 作用:提高柱节点和塑性区的抗弯刚度。
- 具体做法:在构造柱上下塑性区各h/6或500mm高度范围内,墙体纵向或横向每边加宽240mm或等于墙厚,加宽后该柱塑性区宽度约为750mm。新增加塑性区高度纵筋不应小于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14mm,数量每边不少于2根。
10. 增加墙体水平钢筋混凝土构件对墙体及柱的约束
- 作用:提高多层砖混房屋结构的抗震能力。
- 具体做法:在砌体墙中设置水平梁,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和整体性。同时,严格控制房屋高宽比,设置防震缝等措施,确保房屋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中能够更好地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规范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案例分析
砖混结构与钢结构抗震对比
砖混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成本效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