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新政策的文件(北京市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新政策)
北京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环境。这些政策包括加强规划设计、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区治理以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具体措施涉及对老旧小区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改造计划,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实施。政府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改造效率和质量。还强调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确保在改造过程中尊重原有风貌。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系统性的规划与管理,实现老旧小区功能的现代化升级,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北京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新政策的文件
北京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新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管理机制
建设老旧小区信息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梳理完善全市老旧小区基础信息,将“十四五”期间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按照产权性质、改造需求等情况分类落图,加强市区统筹、部门协同,实现信息共享、政策集成、业务联动,逐步形成涵盖老旧小区治理、改造、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前综合治理:坚持先治理、后改造,明确老旧小区内违法建设、地桩地锁、开墙打洞、群租房及地下空间违规使用等综合治理标准。依法拆除违法建设,影响改造工程的应在改造前拆除。全面拆除地桩地锁,治理开墙打洞和地下空间违规使用,对群租房进行动态清零。
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管理:全面开展老旧小区体检,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力争在2022年底前将需改造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项目储备库。加快推进危旧楼改建和简易楼腾退项目,每年按照不低于基础类改造总量20%的标准推进抗震、节能综合改造项目,加大力度推进改造周期短、当年能见效的楼内上下水管线改造、公共区域市政专业管线改造、适老化改造等单项改造项目,支持实施环境整治项目。
创新以改建方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机制:可将老旧小区中危旧楼房集中连片、危旧楼房与平房交织,以及部分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标准不高,虽可通过加固方式改造但居民改建意愿强烈的项目纳入改建范围,实施改建带改造、解危带改造。建立居民出资、政府支持、产权单位履责、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共担模式。改建项目应当不增加户数,可以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适度改善居住条件,可以在符合规划、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建筑面积,由区政府统筹用于补充社区配套短板或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
分类细化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和标准:按照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标准和技术导则,明确13项基础类改造内容,将楼本体节能改造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区内供水、排水、供气等老旧管线改造作为重点优先列入改造菜单,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砍伐老树,守住现状绿化率不得降低等底线要求;细化11项完善类改造内容,将居民需求强烈的楼内上下水管线改造、加装电梯、安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和消防设施等作为重点优先列入改造菜单,对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自行车棚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明晰12项提升类改造指引,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利用拆违腾退的空地和低效空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补建养老、托育、体育、社区食堂、卫生防疫、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
2. 健全老旧小区改造多方参与机制
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各区要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统筹,有关部门分工落实,街道(乡镇)具体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破解难题,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推广通州区六组一队、石景山区三问于民、大兴区由一传百等经验做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深入做好群众工作。鼓励改造项目相关各方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工作组,建立多方参与、沟通顺畅的全过程协商共治机制。
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鼓励市、区属国有企业通过平台+专业企业模式统筹社会资本参与、存量资源利用、规模化改造、专业化运营、规范化物业,推动治理+改造+运营一体化实施。各区可将街区、社区内老旧小区打捆实施,推动项目由小变大、由散变整,由老旧小区改造向街区更新转变;推动项目投资+工程总承包+运营一体化招标,实现全链条实施;推动以物业+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改造运营低效空间和存量设施,同步提升运营水平和物业服务水平。
完善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参与机制:加强责任规划师培训,指导责任规划师深度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健全落实产权单位改造责任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落实产权单位在动员业主参与改造、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承担自有产权专业管线改造费用以及归集补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方面的责任。
以上就是北京市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新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些政策旨在通过多方参与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解读
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物业管理
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满意度调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