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
北京针对危旧楼房的改建试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明确了试点的目标,即通过改造提升这些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环境友好性,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包括加固结构、改善设施、提升环境质量等,并强调了在改建过程中应尊重居民权益,确保改建工程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还提出了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改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和评价。强调了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北京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政府为了深化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动危旧楼房改建工作有序开展,于2020年7月1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是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政策解读。
主要内容
1. 试点项目的目的和原则
北京市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居住危险和安全隐患,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满足老旧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居住品质,完善社区综合治理水平。改建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居民自愿的原则,有别于棚改项目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居民意愿进行项目确定,采取项目资金由政府、产权单位、居民、社会资本等多主体筹集共担模式,充分调动小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改造,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2. 改造方式
危旧楼房改建项目通过翻建、改建或适当扩建的方式进行改造,排除居住危险和安全隐患,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健全物业管理制度,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设规模以街区控规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依据,住宅规模无明显增加,适当利用空间补建区域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配套设施,平衡资金压力较小,实施性较强的新城市更新模式。
3. 改造后的居住条件
对于非成套住宅进行成套化改造,套内可适当增加厨房、卫生间面积,具体可参照国标和北京市《住宅设计规范》最低标准执行,使用面积厨房约4平方米,卫生间约3平方米。对于成套住宅,应尽量在原有套内建筑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内部调整进行优化,原则上原建筑面积大于70平方米的套型不再增加套内建筑面积,原建筑面积小于70平方米的套型,且原厨房、卫生间面积小于北京市《住宅设计规范》最低标准的,可以参照规范适当增加厨房和卫生间使用面积达到最低标准。
4. 改造项目的资金筹措
改建项目原则上不增加原有居民户数,对于改建前存在多户合居情况的,经区政府认定后,改建后可以原地分户安置。危旧楼房改造项目增加规模须符合建筑规模管控要求。在适度改善原有居民居住条件的基础上,具备条件的,还可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适当增加建筑规模,用于建设配套设施、保障性租赁房、公租房或共有产权房等,增加的建筑规模由区政府在全区建筑规模总量中统筹平衡。增加建筑规模涉及经营性用途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增加的保障性租赁房由区政府按照有关政策执行,公租房由市区平台公司持有运营,共有产权住房应按照《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确定销售价格和售房对象,所得收益可用于反哺项目投入。
实施案例
朝阳区光华里5、6号楼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
这是北京市首个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位于朝阳区光华里5、6号楼。由于这两栋楼建设年代久远且被鉴定为危房,不具备加固价值或居民异地安置的可能性,因此按照《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进行了拆除重建。目前,全部居民均已签约完毕并搬出,该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推进,预计春节前完成拆除。改造后的建筑将设计为三层钢结构坡屋面住宅楼,地上3层,无地下室,建筑耐火等级2级,抗震设防裂度8度,屋面防水等级2级。居民将进行原地安置,不增加房屋套数解决居民独居问题;采用北侧外廊、一部楼梯的建筑设计方式。此外,由于原建筑无节能措施,本次设计将按国家及北京地方标准要求进行节能设计:在外墙、屋面、地面增加保温层,采用节能型门窗。
西城区桦皮厂8号楼危旧楼改建项目
这是西城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5层住宅楼房。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再加上原产权单位已无管理能力,因此居住在此的居民对居住安全产生了担忧。桦皮厂8号楼危旧楼改建项目是依据《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确定的首个西城区通过拆除重建方式进行改造的危旧楼改建试点项目,也是全市首个整楼居民均为产权主体的试点项目。该项目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由西城区住建委牵头的工作专班,经过多次现场勘察、数次研论,最终确定了改造方案。
结语
通过这些试点项目的实施,北京市正在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以便在未来更大范围内推广危旧楼房改建工作,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面貌。
北京危旧楼房改建资金来源
危旧楼房改建居民满意度调查
北京市危旧楼房改建政策影响
危旧楼房改建后房价变化趋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