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生产公司有哪些(碳纤维在新能源车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碳纤维因其轻质高强的特性而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碳纤维生产公司及其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应用。介绍了碳纤维的基础知识和其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碳纤维生产公司,包括日本东丽、德国SGL Group、美国Tyson Materials等,并分析了它们在全球碳纤维市场中的地位和贡献。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如轻量化设计、增强结构强度、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新能源汽车实现更高性能和更长续航里程。总结了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潜在市场前景和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国外碳纤维生产公司
日本的碳纤维生产公司
- 东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始于1926年,是日本东丽株式会社旗下企业。以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技术3大核心技术为基础,是坚持革新和创造的综合型化学企业。东丽在中国的事业发展已有50年以上,拥有30多家企业,在纤维、树脂?化成品、信息通讯材料?器材、碳纤维复合材料、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开展事业活动。
- 帝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源自1918年,为日本化工巨头帝人集团旗下,是全球专业碳纤维产品制造商。主要经营高性能纤维、医疗医药、薄膜、树脂与塑料处理、聚酯纤维、商贸以及IT领域的技术推动型国际公司,致力于为运输、电子、安全、环境和医疗保健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和高性能产品。
- 三菱化学集团株式会社:1994年由三菱化成公司和三菱油化有限公司合并而成,以石油化学、功能产品、卫生保健领域为主要业务的综合性化学集团。从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主要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双酚A、聚碳酸脂、FPD相关材料、汽车用改性材料、锂离子电池相关原料等。
- 赫氏(天津)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创于1948年,是航空航天碳纤维增强材料和树脂体系以及蜂窝的优秀制造商。致力于为商用航天航空工业提供各种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链从碳纤维、机织和非卷曲织物(玻璃和碳纤维)到用于热固性预浸料、层压板和拉挤成型元件的树脂配方、成型材料、复合工具、蜂窝和粘合剂的阶段具有优势。
- 西格里特种石墨(上海)有限公司:在开发和制造碳基材料和产品方面拥有100多年的经验,是全球知名的碳素石墨材料以及相关产品的制造商,拥有从碳石墨产品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内的完整业务链,致力于为复合材料和特种石墨的整个价值链提供产品,涵盖从原材料、中间体到最终部件的所有加工阶段。
国内碳纤维生产公司
一、大型综合性企业
-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1960年,由原吉林化纤厂改制而成,1996年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420)。是以化学纤维生产销售为主,集国有资产经营、纺织服装、设计研发、建筑安装、商业贸易等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企业。主导产品涵盖生物基人造丝、竹纤维、腈纶纤维、碳纤维、化纤浆粕、纱线六大系列450多个品种。
二、行业知名企业
-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国内碳纤维行业知名企业。系统掌握了T700级、T800级碳纤维千吨规模生产技术以及T1000级的中试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自主化,建成了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其干喷湿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
-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2017年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300699),国内碳纤维行业生产品种全、生产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以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为支撑,形成了从原丝开始的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复合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四、专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
-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专注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结构件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应用服务为一体,产品组合覆盖从原丝、碳纤维、上浆剂、织物、液体树脂、粘接剂、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
五、特色大丝束碳纤维生产企业
-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碳纤维生产基地,现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采用国内独有的NaSCN一步法工艺,具有流程短、能耗低、单线产能大等特点,产品以大丝束低成本碳纤维为特色,被广泛用于预浸布、塑料改性等行业。
六、具有规模生产优势的企业
- 浙江宝旌:2016年11月成立,充分利用吉林地方政策优势和精功集团装备制造、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优势,在吉林市建设年产12000吨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基地,专注于24K、48K等大丝束、低成本的工业化碳纤维生产,以满足车辆轻量化、轨道交通、海洋装备、风电等工业领域的应用需求。绍兴碳纤维生产基地计划在2022年前建成年产5000吨高强高模的小丝束碳纤维产能,以满足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军工等高端应用市场的需求。
碳纤维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碳纤维生产工艺比较研究
国内外碳纤维价格对比
碳纤维在新能源车的应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