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
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取得建筑施工资质,将实际施工任务委托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而自身则保留资质证书。这种做法在建筑行业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存在诸多风险和问题。挂靠行为可能导致企业信用受损,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挂靠企业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挂靠企业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旦被查出,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和制裁。建议企业在获取资质证书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申请和办理,确保资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的含义
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是指个人将自己的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到企业名下的行为。若挂靠人为企业员工,则企业名正言顺地运用证书;若不是,挂靠人一般都会要求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
二、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的行规(以类似证书挂靠行规推测)
挂证不挂章:一般而言挂靠单位为“资质升级”、“资质换证”、“保资质”的企事业单位,持证人(尤其是全国注册证书)与用证单位达成协议注册成功后,注册证(职称证)由用证单位保管,个人可合理借用后返还(如考试等);执业印章由个人保管,单位可合理借用后返还。
三、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的合法性
- 总体定性
- 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是违法的行为。在建筑行业相关证件的挂靠都是被禁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对挂靠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
- 例如《建筑法》明确禁止挂靠行为,该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钢结构工程属于建筑工程范畴,所以钢结构资质证书挂靠也不例外。
- 挂靠行为的违法风险
- 民事争议方面
- 劳动关系认定:挂靠人与被挂靠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应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的规定处理。签订劳动合同和购买社会保险,但是挂靠人有自己的用人单位,未向被挂靠公司实际提供劳动,一般认定为不存在劳动关系。员工向具有劳动关系的公司挂证并收取报酬,则属于合法行为。
- 挂靠费用支付:挂靠人和被挂靠公司基于合作关系,挂靠费用一般能依约支付。但因挂靠协议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认定为无效,如被挂靠公司不支付挂靠费用,挂靠人无法要求被挂靠公司支付费用,挂靠人已取得费用还可能被依法没收。另外,要求支付挂靠费用的案件不属于劳动争议,属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应直接向法院起诉。
- 证书返还与注销:在合作关系终止后,被挂靠公司不返还证书,或在主管部门系统中不注销相关证书资质信息,挂靠人无法正常使用证书,其利益将受到损害。通常情况下,被挂靠公司不配合注销,主管部门无权直接注销相关信息,此时,挂靠人可依法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证书和注销证书信息。
- 行政和刑事法律风险方面
- 相关主管部门将依法处理违法主体,如根据《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建办市〔2018〕57号)规定,对违规的专业技术人员撤销其注册许可,自撤销注册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对违规使用“挂证”人员的单位予以通报。
- 民事争议方面
钢结构资质挂靠的法律责任
钢结构挂靠证书的风险分析
建筑行业挂靠行为的案例研究
如何合法提升钢结构资质等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