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构造柱的砖混结构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构造柱的砖混结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主要通过在建筑物的基础和墙体之间设置构造柱,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构造柱的设计参数包括截面尺寸、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条件和预期使用功能来确定。还需要考虑构造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以及如何确保构造柱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通过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砖混结构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有构造柱的砖混结构 结构地下室施工 第1张

一、构造柱在砖混结构中的作用

  • 增强墙体稳定性
    •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钢筋混凝土边框,加强了建筑物的整体性,使得墙体更加稳定。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能有效防止墙体出现过大的变形和位移,例如在横向荷载作用时,对墙体起到约束作用,避免墙体轻易倾斜或倒塌。
  • 抗震作用
    • 墙体在地震作用下开裂后,构造柱可以通过摩擦来抵抗水平地震荷载,消耗地震能量。虽然构造柱提高墙体抗剪能力的幅度有限(不大于20%),但在墙体塑性变形以后,构造柱能阻止破碎的三角形块体脱落坍塌,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使结构在强震时裂而不倒。
    • 构造柱有助于使各墙片有相近的延性储备,尤其是底层构造柱可适当增大截面或配筋,因为分析研究表明,在砖混结构中,短周期刚性结构要求底层延性最大,沿高度逐渐变小,通过构造柱的合理设置可改善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 加强内外墙连接
    • 在砖混结构的内外墙交接处,往往是薄弱环节。施工中可能存在内外墙不能同时砌筑、交接不好的情况,如出现留马牙槎或直缝等,地震中容易使外墙倾倒。设置构造柱后,允许内外墙分别砌筑,然后通过现浇构造柱连接,解决了施工难点的同时增强了内外墙的连接,提高了整个房屋的抗震能力。
  • 提高承载能力和极限变形能力
    • 构造柱可以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和结构延性,使得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变形能力以及抗倒塌能力都有所加强。

二、构造柱的设置相关问题

  • 设置原则
    • 构造柱的设置要根据砌体结构规范及抗震规范进行设计。不是所有的柱子都是构造柱,在砖混结构中,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构造柱,并且要与圈梁布置协同考虑,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 施工要点
    • 构造柱属于抗震措施,一般是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而且要按构造配筋。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构造柱的施工质量,例如混凝土构造柱容易出现蜂窝、露筋及端部混凝土不密实现象,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构造柱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构造柱的砖混结构 结构地下室施工 第2张有构造柱的砖混结构 结构地下室施工 第3张有构造柱的砖混结构 结构地下室施工 第4张有构造柱的砖混结构 结构地下室施工 第5张

砖混结构中构造柱间距标准

构造柱对建筑成本的影响

砖混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构造柱施工常见问题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