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框架结构施工顺序规范(砖混框架结构施工安全措施砖混框架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砖混框架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顺序、安全措施和进度管理方法对工程质量与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砖混框架结构的施工顺序,包括基础处理、主体结构搭建、内外装修等环节,并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探讨了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如现场安全防护、机械设备操作规范以及工人的个人防护。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进度管理方法,包括进度计划的制定、实施监控、调整优化以及信息反馈机制,以确保施工按计划高效推进。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确保砖混框架结构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
砖混框架结构施工顺序规范(砖混框架结构施工安全措施砖混框架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装饰幕墙设计 第1张

一、基础工程施工顺序

  1. 施工放线
    • 这是基础施工的起始步骤,通过测量仪器确定建筑物的轴线位置等,为后续施工提供基准线。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准确地标记出建筑物的轮廓线、轴线等关键位置信息,这一步骤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位置和尺寸精度。[1]
  2. 基槽开挖
    • 若采用人力开挖方式,开挖过程中要将土方及时运至现场指定位置放置,严禁场内土方乱弃。并且地槽开挖施工应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切断场内临时排水沟道,开挖某处地槽前应将要切断的临时排水沟道改道后再行施工,以免造成现场排水不畅。[1]
  3. 检查轴线、标高
    • 在基槽开挖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检查基槽的轴线位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以及基槽底面的标高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这一步骤可以及时发现基槽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便进行调整。[1]
  4. 浇垫层砼(混凝土)
    • 垫层混凝土的浇筑为后续基础施工提供一个平整、坚实的工作面。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发展。[1]
  5. 养护
    • 混凝土垫层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硬化,防止混凝土因失水过快等原因导致强度发展不良或出现裂缝等问题。[1]
  6. 砌条型基础(或相关基础砌筑工作)
    • 条石基础的组砌要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施工时,砂浆打座灌缝应密实,组砌得当,收阶合理,不得有松动、通缝,漏灌砂浆等现象。[1]
  7. 地圈梁施工
    • 包括钢筋的绑扎、模板的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等工作。钢筋规格、数量、位置及搭接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前搁好保护层垫块。[1]
  8. 基础完成后的土方回填
    • 基础工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回填土要符合相关要求,分层夯实等操作确保回填质量。[1]

二、主体施工顺序

  1. 砌体工程
    • 排砖撂底
      • 按设计要求经测量放出轴线和门窗洞口位置的尺寸线。排砖时应严格核对门窗洞口的位置、窗间墙、垛、构造柱的尺寸是否符合排砖的模数。在保证砖砌体灰缝合适的前提下全盘考虑排砖撂底,同时要注意卫生主管道及门窗的开启不受影响,在其洞口处砌体的边缘必须用砖的合理模数,不得出现破活。[1]
    • 选砖
      • 砌砖前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2]
    • 盘角
      • 砌筑砖砌体前应先进行盘角,每次盘角高度应以3 - 5层砖为宜,盘角要及时、准确地用吊线及靠尺检查。若有偏差应随时修整。盘角应严格对照底盘线、皮数杆的竖向标高,水平灰缝要均匀一致。盘角应坚持及时检查和修整,保持新盘角的平整和垂直必须完全符合验评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值,方可挂线砌砖。[2]
    • 挂线
      • 砌筑一砖半及其以上厚墙体时,应及时双面挂线进行砌筑。砌一砖厚清水墙与混水墙体的时候,应挂外手线进行砌筑。如果工作面长,几个人使用一根通线时,工作面的中间应设挑线点;此挑线点应以两端盘角点或“起墙”点贯通穿线看齐;水平灰缝应均匀一致,平直通顺。[2]
    • 构造柱马牙搓设置(如果有)
      • 砌体留置马牙搓要求先退后进,应于每层往脚开始先退五皮砖、后挑出五皮砖做马牙搓,搓宽为60mm,搓高为300mm,以保证柱脚为大断面。[2]
    • 砌砖
      • 砖砌体的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筑时上口拉线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进行作业。操作方法:砌筑时,首先应将灰打匀打平,砖要放平,垒砌时一定要跟线,左、右相邻要对平,注意做到:“准确的尺码边角正,浆满缝直墙面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如10mm,但不应小于8mm)。砌筑墙时,混水墙严禁半分头集中砌筑出现三皮砖及其三皮砖以上的通缝,砖墙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组砌形式,应根据砌筑部位的受力性能而定,1砖厚墙砌体严禁使用分头砖。[2]
    • 留搓
      •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及其楼梯间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实心砖砌体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临时间断处加留置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设置直槎,但必须留置阳槎,并应设置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置1根中6钢筋,间距沿墙高不于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末端应有90度弯钩。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2]
    • 预埋件设置
      • 预埋件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设置之前应作防腐处理,并必须根据洞口尺寸、构件需要,按要求正确设置,严禁事后剔凿。[1][2]
    • 过梁安装
      • 在砌体中安装过梁时,必需严格控制其位置、标高及型号等的准确性。支承处座浆应饱满,如座浆厚度超过20mm时,要用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两端的支承高度应相同、长度应相等。[1][2]
  2. 构造柱、圈梁施工
    • 圈梁用工具式模板,构造柱两侧砖墙每米高留60X60mm洞口,穿φ48的钢管夹具。板缝用木模拉吊。钢筋规格、数量、位置及搭接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前搁好保护层垫块。对构造柱,砌筑前先调整竖筋插铁,绑扎钢筋骨架,砌筑时加支方木斜撑,封闭构造柱模板前彻底清除柱根杂物,并调整钢筋位置;浇筑圈梁砼以前,再次校正伸向上层的竖筋位置。浇筑时用振捣棒捣实。[1][2]
砖混框架结构施工顺序规范(砖混框架结构施工安全措施砖混框架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装饰幕墙设计 第2张砖混框架结构施工顺序规范(砖混框架结构施工安全措施砖混框架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装饰幕墙设计 第3张砖混框架结构施工顺序规范(砖混框架结构施工安全措施砖混框架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装饰幕墙设计 第4张砖混框架结构施工顺序规范(砖混框架结构施工安全措施砖混框架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装饰幕墙设计 第5张

砖混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砖混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砖混框架结构施工安全措施

砖混框架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