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内外空间规划要点(2018-11-07\)
摘要:本文探讨了厂房内外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要点。文章强调了合理规划厂房空间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以及增强员工工作舒适度的必要性。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空间规划要点,包括明确功能分区、确保通道畅通、考虑光照和通风问题、设置合适的休息区以及考虑安全因素等。文章还讨论了在现代工业环境中应用这些规划原则的方法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手段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合理的厂房内外空间规划是实现高效生产、提升员工满意度和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
厂房内部空间规划要点
- 有效的空间划分
- 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合理利用空间,若厂区设备多,不宜设置过多隔断和隔墙,可通过地面色调或有色标识划分区域,标识色系避免过多,否则区域划分不明显且使人头晕目眩。部分厂房可明确划分设备区与办公区,规划时要掌握好数据与各空间的紧密结合,考虑设备区与办公区的工作距离流畅性、灰尘和噪音干扰等因素。
- 合理的顶面设计
- 厂房顶部较高且多为钢结构框架,装修顶部时先合理安排消防、通风和中央空调等必要硬件设施,尤其是消防设施。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确定是否吊顶,吊顶材料有矿棉吸音板、石膏板、铝塑板等;也可不做吊顶,对顶部需隐藏或不美观的设施做局部修饰,这也是一种现代简约主义设计。
- 注重地面选材
- 若厂房地面无需承载负荷,可选用物美价廉的地板砖或复合木地板等材料;若要防静电,则选择防静电地板或环氧地坪等;若地面需承载负荷,地面基层可做混凝土(分为商业混凝土和土做法混凝土,前者造价略高但质量稳定,后者价格较低质量一般),再在混凝土基层上铺设质地坚硬的石材。
- 工艺流程的确定
- 明确生产工艺、步骤、设备、人员数量等,依据流程和空间进行平面布局,进行洁净设计(涵盖工艺、暖通、电气、管道、给排水、消防、弱电等方面),审核修改可通过找正规设计院或施工厂家进行设计。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是确定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基本出发点,如流程会影响各工段、各部门平面的次序和相互关系;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与厂房平面、结构类型和经济效果密切相关;生产特点包括散发余热烟尘、排出腐蚀物质或有毒易燃易爆气体、有温湿度和卫生要求等。
-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材料和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易获取、施工方便、耐火耐蚀、适应面广,可预制或现场浇注,是中国目前单层和多层厂房常用的结构形式,最好采用工业化体系建筑以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 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
- 采光和照明:一般厂房多为自然采光,但采光均匀度较差,如纺织厂精纺和织布车间,需解决日光直射问题;若自然采光无法满足工艺要求,则采用人工照明。
- 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要了解厂房内部状况(散热量、热源状况等)和当地气象条件,设计好排风通道;对于散发大量余热的热加工和有粉尘的车间(如铸造车间)要重点解决自然通风问题。
- 噪声控制:除一般降噪措施外,还可设置隔声间。
- 特殊工艺要求的应对:对于在温度、湿度、洁净度、无菌、防微振、电磁屏蔽、防辐射等方面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车间,要在工业建筑平面、结构以及空气调节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 整体环境设计:注意厂房内外整体环境的设计,包括色彩和绿化等。
- 合理布置用房
- 生活用房包括存衣间、厕所、盥洗室、淋浴室、保健站、餐室等,其布置方式按生产需要和卫生条件而定;车间行政管理用房和一些空间不大的生产辅助用房,可和生活用房布置在一起。
厂房外部空间规划要点
- 总平面布置
- 这是工业建筑设计的首要环节。厂址选定后,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确定全厂用地的选址和分区、工厂总体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公用设施配置、运输道路和管道网路分布等;同时安排好生产经营管理用房和全厂职工生活、福利设施用房;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保护环境质量,由于涉及面广、因素复杂,常采用多方案比较或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选出最佳方案。
- 与周边环境协调
- 例如在厂房建筑外立面更新项目中,若厂房位于城市道路旁,可通过拆除围栏、利用厂房转角增加新外观立面和主入口等方式改善原有破旧厂房的感官,强化整体厂区时代性。若厂房地势低于城市道路,可在内部搭建钢结构空间增加使用面积,通过改变人流动线、设置外边回游动线和递进式台阶等方式将主入口调整至二楼,使访客自上而下参观,解决空间结构问题的同时让参观方式更有趣,入口台阶、平台、架空和景观相得益彰,打造休闲打卡地。
厂房空间规划的色彩搭配技巧
高效厂房布局案例分析
工业建筑设计中的环保考量
厂房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思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