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抗震等级为什么与结构类型无关(钢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什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结构抗震等级为什么与结构类型无关,以及钢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②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结构抗震等级为什么与结构类型无关,以及钢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框架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是根据规范要求确定的。
确定一个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需要参考两本结构规范: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先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9页)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由什么条件决定?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钢结构抗震等级为什么与结构类型无关,抗震等级和结构类型、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等因素有关钢结构抗震等级为什么与结构类型无关,通过查规范中表格来确定。对于钢结构来说,和混凝土结构类似。
结构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的划分不仅仅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还与结构的类型及结构高度有关,如下表: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表11.1.4结构体系与类型设防烈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m)≤3030≤3030≤3030≤25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三二一一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6060≤6060≤6060≤50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三三二二一一一剪力墙结构高度(m)≤8080≤8080≤8080≤60剪力墙四 三三二二一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层框架二二二一一不应采用不应采用剪力墙三二二二一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三二一一核心筒二二一一筒中筒结构内筒三二一一外筒三二一一单层厂房结构铰接排架四三二一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
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钢结构厂房抗震几级呀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于单层钢结构厂房是没有明确抗震等级的,仅是对地震作用力进行了考虑,然后在不同的构件上针对不同的设防烈度给出了构造加强措施,而且对于轻钢结构体系的厂房要求按专门规定执行。
地震区划是根据可能的地震破坏程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区域划分。地震安全性评价系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区域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
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要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参数和基础资料。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可作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钢结构甲乙类建筑如何划分抗震等级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整理,列出了常见的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和乙类的建筑,除此之外,基本上可以按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进行抗震设防。
一、基本规定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二、抗震防灾建筑
①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医院的级别,三级医院指该医院总床位不少于5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二级医院指床位不少于1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m2。三级特等医院为极少数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三级医院。
②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③大中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县级以上抗震防灾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工矿企业的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当一个建筑只在某个区段具有防灾指挥中心的功能时,可将该区段划分为乙类。
④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甲类。
县、县级市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除上一款规定者,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甲类:科学试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的生物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
乙类:①体育建筑中,使用要求为特级、甲级且规模分级为特大型、大型的体育场和体育馆。
关于使用要求和规模的分级,特级指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级世界锦标赛的主场;甲级指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的场馆;大型体育场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40000人,大型体育馆(含游泳馆)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6000人。场馆要同时满足使用等级、规模的要求。
②影剧院建筑中,大型的电影院、剧场、娱乐中心建筑。
其中,大型剧场、电影院,指座位不少于1200;大型娱乐中心指一个区段内上下楼层合计的座位明显大于1200同时其中至少有一个座位在500以上(相当于中型电影院的座位容量)的大厅。
③商业建筑中,大型的人流密集的多层商场。当商业建筑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应分别判断,并按区段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其中大型商场指一个区段的建筑面积25000m2或营业面积10000m2以上的商业建筑,若取平均每位顾客1.35 m2计算,则人流可达7500人以上。这类商业建筑一般需同时满足人员密集、建筑面积或营业面积符合大型规定、多层建筑等条件;所有仓储式、单层大商场不包括在内。
当商业建筑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包括商住楼或综合楼,其划分区段按比照原则确定。例如,高层建筑中多层的商业裙房区段或者下部的商业区段为乙类,而上部的住宅可以为丙类。还需注意,当按区段划分时,若上部区段为乙类,则其下部区段也应为乙类。
对于人员密集的证券交易大厅,可按比照原则确定抗震设防类别。
④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
其中,大型博物馆指建筑规模大于10000m2,一般使用于各中央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特级档案馆为国家级档案馆,甲级档案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馆,二者耐久年限要求在100年以上。
⑤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
在上述展览馆、会展中心中,在一个区段的设计容纳人数一般在5000人以上。科技馆可比照展览馆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⑥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其中,低层建筑是指层数不超过三层的砌体房屋。人数较多的幼儿园指单体建筑幼儿人数200人以上;人数较多的小学指单体建筑学童人数600人以上。如果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混凝土结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类型时,抗震措施可仍按原设防烈度采用。
对于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的学校等地震时自救能力较弱人群使用的砌体房屋,可比照上述幼儿园相应提高抗震设防类别。
⑦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1000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分乙类。
此类建筑按人均面积10m2估算,则建筑面积大致超过100000m2,在一个结构单元内集中如此多人数属于高层建筑,其抗震措施一般需要专门研究,即提高的程度是按总体提高一度、提高一个抗震等级还是在关键部位采取比丙类建筑更严格的措施,可以经专门研究和论证确定。
丙类:住宅、宿舍和公寓。
四、仓库类建筑
仓库类建筑中,储存放射性物质及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仓库应划分为乙类建筑;一般储存物品的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可划分为丁类建筑。
除上述乙类建筑外,仓库并不都属于丁类建筑,需按其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由各行业在行业标准中予以规定。
五、说明
①本文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制定;
②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时,可参考本文,若按乙类或甲类建筑设计,应有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
抗震等级与什么有关?
抗震等级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是根据房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结构型式、结龚高度来划分,共分一、二、三、四 四个等级。见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
房屋抗震等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抗震等级与房屋地基深度、构造结构有关系。
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的区别是什么?怎么定义的?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可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有表格划分。抗震设防烈度就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具体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可查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什么是一级抗震等级
一级抗震等级是说建筑物抵抗地震的最高级别的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憨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抗震等级是怎么确定的?
先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激223—2008把建筑工程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类别;
再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根据上述确定的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确定抗震等级。
建筑工程安全等级与抗震等级有什么区分
抗震等级是由抗震设防烈度、檐口高度和结构形式来决定的。安全等级是由建筑的使用功能来决定(有规范来规定的)。两个不是同一范畴,你算量只用得到抗震等级
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房屋
二级 严重 一般的房屋
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房屋
注 1、对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2、地基基础设计安全等级及按抗震要求设计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抗震措施和抗震等级的区别和关系
设计抗震等级是设计计算时候在模型里选用参数使用的,目的是确定对应的抗震措施参数
施工中抗震构造措施是施工时选用标准图集构造参数使用的,目的是确定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参数
一般情况下,是在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时候,还有当地震动参数为7度0.15g和8度0.30g时候,而所处场地类别为III类时候。。。
这两个级别是后者高于前者
抗震等级和地震等级的区别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 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 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建筑安全等级与抗震等级的关系
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与其结构的抗震等级没有直接的关系。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按它的重要性划分的共分三个等级。而影响结构的抗震等级划分的因素:建筑物的抗震类别、地区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结构型式。这里面仅建筑物的抗震类别与建筑物的重要性有关(分为四类)。
抗震等级问题
抗震强度,是指设计建筑时,参考的指标是当地经常发生地震的烈度即地震产生的破坏力,从而按相应的房屋抗震标准来建造能抵御一定地震强度能防止房屋倒塌损毁的一种参考指标。如果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损毁,基本上有三种原因:一是没有按标准建造。二是地震超过预计强度。三是工程质量不过关。建筑按照标准设计了,还需要严格地进行施工建设,否则抗震能力就会打折扣。 地震强度是使用“震级”、“烈度”这两个指标,“震级”为地震发生后能量大小度量单位,“烈度”为地震发生后所产生破坏的程度。例如,依照南宁市的防震减灾的标准,按7度设防的建筑物在发生8度破坏烈度的地震,要求不能倒塌。地震超过预计强度。如汶川的房屋设计规范是7度,部分地区是6度,面对如此强的地震就较难抵御。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抗震标准,按抗震7度的设计标准来建设,其建筑体抗震性能足以让人放心,确保公共设施的安全使用。 我国地震抗震标准,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依据国家的抗震设防烈度图,分6~9级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不同地区的建筑物须执行相应地震级别的建筑物抗震标准。“这些标准很多都是强制性的, 如烈度在6度以上的地区,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须执行地震抗震设防标准,否则建筑物不予以验收。 世界上大多数的抗震规范都采用了基于强度的设计方法,强度折减系数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提高强度折减系数的可靠性已经被认为是提高现有抗震规范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等级的确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钢结构抗震等级为什么与结构类型无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钢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什么、钢结构抗震等级为什么与结构类型无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