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设计效果图(企业视频监控机房应该如何设计)

钢结构设计11-086.08 K阅读0评论
企业级的视频监控机房设计,要稍微简单一些,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书归正传,我们继续说企业级的监控机房设计。机房还应设置通道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主机房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5 lx,其它区域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1 lx。监控机房长期有人,所以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值得注意的是, 机房内,建筑灭火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灭火剂不应对电子信息设备造成污渍损害。

企业视频监控机房应该如何设计

这个问题我略懂一些,试着回答一下。机房设计是很复杂很考验专业性的一件事,因为大数据时代,云是一片一片的,所以IDC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是非常火爆,尤其是在大型数据中心,模块化机房、超融合、虚拟技术、大二层网络等等,技术变革非常迅速,对于机房的建设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企业级的视频监控机房设计,要稍微简单一些,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我见过的最搞笑的一件事是,某企业机房按照模块化机房设计,结果分包单位脑子短路,直接做成了普通机房,惹出了非常大的纠纷,其损失也以数十万计。不过这家分包单位也将其无赖作风发挥到底,居然组织人到总包单位堵门要钱。最后总包单位因为是高科技企业嘛,从上到下没人敢出头,最终掏钱认栽。不由得感叹一下,弱电行业里面,企业玩高科技固然好,不过还是需要点粗人的,能干点接地气的事,别怂到家了。书归正传,我们继续说企业级的监控机房设计。其设计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机房的定位2、机房的选址3、机房的设备布局规划4、机房装修设计5、机房的电气系统设计6、机房的消防设计7、机房监控设计一、机房的定位机房设计是要遵循设计规范的,对于企业级的监控机房来说,最主要的设计规范包括:GB 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464-2008《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目前这个标准我还没有下载到)按照设计规范,企业级的监控机房应定义为C级机房,C级机房的建设标准,要比A级和B级机房低很多很多。二、机房的选址设置在建筑物内局部区域的机房,应对安全、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结构荷载、水患及空调系统室外设备的安装位置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经济比较。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如下几点:1 电力供给应充足可靠,通信应快速畅通,交通应便捷;2 采用水蒸发冷却制冷的数据中心,水源应充足。3 自然环境应清洁,环境温度应有利于节约能源;4 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5 应远离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隐患区域;6 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7 应避开强电磁场干扰;三、机房的设备布局规划作为一个企业级的监控机房,主要的设备包括:配电箱(柜)、空调、设备机柜(包含存储设备、交换机、服务器等)、操作台、电视墙等。设计时要合理利用空间,充分考虑设备散热、设备高度、地板承重、电视墙的最佳视距、值班人员的舒适性等。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下几点:1、监控机房是否和数据中心机房合用?如果是小规模的企业,设备不多的话,合并在一起也可以;稍微有些规模的,最好是两者独立,最少也要做隔断,划分为两个房间。2、监控机房是否和消防控制室合用?经常会有设计这么多,但是我并不建议,因为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规定,消防控制室严禁通过与消防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如果这么做,消防验收很有可能通不过。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给消防控制设备隔断一个单独的房间(还有单独开一扇门),消防和安防的管线分开。3、主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管线安装及通风要求确定。新建机房时,主机房净高不宜小于3.0m。变形缝不宜穿过主机房。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直接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四、机房的装修设计主机房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作为面层。主机房内墙壁和顶棚的装修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应*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并应减少凹凸面。主机房地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当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电缆布线和空调送风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整、耐磨;2 、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电缆布线,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50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应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防潮措施,一层地面垫层宜配筋,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装修范围包括墙柱面、吊顶、地板、隔断、防水、保温、门窗等。五、机房的电气系统设计电气系统为机房场地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房内机电系统的能量来源,几乎所有系统的运作都依赖于电气系统,它的安全性、可用性是机房内各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配电系统、UPS、机房空调/新风、机房照明、插座、防雷接地等。1、机房内设备的耗电量是很大的,所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单独设置一面机房配电箱,有条件的话机房配电箱要做双进线,两路进线从两台变压器引来,一主一备,通过ATS进行自动切换,确保机房供电的稳定性。2、配电箱的出线,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给空调、市电照明、插座等供电。另一部分,则进入UPS。UPS为服务器和交换机等重要设施提供不间断后备电源,确保在断电后还能工作一段时间(依据客户需求和设计规范)。3、机房的空调,其实很多企业级机房出于成本考虑,只设置几台大功率的柜机,也是可以的。要求高一些的,就可以考虑精密空调,设计冷热通道了。主机房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本身的冷却、设备布置、设备散热量、室内风速、防尘和建筑条件综合确定。4、机房的照明,主机房和辅助区一般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应按照300lx~500 lx设计,一般显色指数不宜小于80 。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的照度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执行。照明灯具不宜布置在设备的正上方,工作区域内一般照明的照明均匀度不应小于0.7,非工作区域内的一般照明照度值不宜低于工作区域内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3。机房还应设置通道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主机房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5 lx,其它区域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1 lx。5、防雷接地数据中心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联结网格,网格四周应设置等电位联结带,并应通过等电位联结导体将等电位联结带就近与接地汇流排、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进行连接。每台电子信息设备(机柜)应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等电位联结导体就近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六、机房的消防设计B级和C级数据中心的主机房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也可设置细水雾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监控机房长期有人,所以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机房内,因为有24小时空调的存在,所以气流是高速流动的,所以烟雾会被气流稀释,致使一般感烟探测器的灵敏度降低;此外,烟雾可导致电子信息设备损坏,如能及早发现火灾,可减少设备损失,因此主机房宜采用灵敏度严于0.01%obs/m的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作为感烟探测器。值得注意的是, 机房内,建筑灭火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灭火剂不应对电子信息设备造成污渍损害。七、机房监控设计机房监控也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设备与环境监控,另一块是安防监控。设备与环境监控:监测和控制主机房和辅助区的温度、露点温度或相对湿度等环境参数,当环境参数超出设定值时,应报警并记录。核心设备区及高密设备区宜设置机柜微环境监控系统。机房内有可能发生水患的部位应设置漏水检测和报警装置;强制排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应纳入监控系统。安防监控:安全防范系统宜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紧急情况时,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接受相关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自动打开疏散通道上的门禁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宜采用数字式系统,支持远程监视功能。用心回答,原创不易,如果对您有帮助,还请不吝点赞和转发,也可以私信我深入讨论。

机房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机房发展与电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息息相关,与国家的信息产业政策息息相关,与国家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划分机房的发展阶段有很多方法,以十年为一代的时间顺序作为阶段划分,虽不是十分科学,但最容易被普及和接受。早期机房(1960~1980)  这个阶段,计算机技术经历了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进程。  由于当时我国的国情,计算机主要还是国产为主,用于国防,科研和一些特殊的领域。  这一阶段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59 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1965 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研制成功;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研制成功,共生产了1000台;1978年初,以Intel 8080为CPU,配有工业过程控制I/O部件的DJS-054微型控制机研制成功。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机房中,设备对运行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这时还没有专门的机房场地国标,主要由计算机的研制人员设计机房条件,每种机器都有专门的机房场地组。中期机房(1980~1990)  这个阶段的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驶上了用硅铺就的信息高速公路。微机、超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超大型机一应俱全。同时,我国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通过对外交流、对内引进,计算机脱去了神秘的外纱,开始进入各个应用领域。  这一阶段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80年10月,MS-DOS/PC-DOS开发工作开始;1982年,Compaq公司发布了IBM-PC兼容机;1983年12月,我国第一台PC机——长城100 DJS-0520微机通过鉴定;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套国产以太局域网系统;1989年World Wide Web创立。  中国的金融系统这个时期也引进了IBM、宝来、日立、布尔等公司的多种设备,用于满足金融信息化的需要。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机房的国家标准《计算机站场地技术要求》GB 2887-1982。机房专用标准的颁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机房建设开始有了统一的规范和要求,机房的建设从手工作坊式的一种机器一个做法,逐步走向了由专业机房工程公司建设,进行工业化、标准化的建设。这个时期还颁布了第一部关于机房的安全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1988。近期机房(1990~2000)  这个阶段,计算机通信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计算机已开始作为一个网络中的节点在运行。从开始的X.25连接到后期的帧中继以及ATM网络、从拨号到卫星再到光纤专线,计算机和通信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体。这时也有第一部机房国家设计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我国在这个时期也开始了经济的腾飞,与世界先进国家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这一阶段较有代表性的事件为:1990年5月22日, 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1991年,上海长途电信局首次开通****业务;1992年4月,Windows 3.1发布;1993年, 互联网开始商业化运行;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1995年8月23日,Windows 95 发布;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1998年8月26日,原信息产业部召开会议,对各行业解决2000年问题进行了统一部署;1999年1月,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共同发动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我们金融系统在这时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卫星通信网,连接了2000多个小站,为我国的金融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机房(2000至今)  时光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遵从“摩尔定律”,保持着飞速的发展,人们已不太关注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而更关注它在业务中的应用,数据中心这一概念也被引入。数据中心原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加速信息的传递。现在已泛指通过实现统一的数据定义与命名规范、集中的数据环境,目标是达成数据的共享与利用。同时,注重节能指标已是世界性的电子产品发展趋势,计算机的效能(Productivity)是在相当长时期内影响服务器技术走向的核心要素。降低或保持能耗的前提下提高处理能力已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这一阶段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有:2001年,中国IT产业产值达到1.35万亿元;2002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我国制定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思路。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机房技术,受智能建筑的影响,引入了很多新技术。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这个时期,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密不可分的部份,应用持续向两端发展。高端类,如大银行、商业化的计算机灾难备份中心、IDC等,要求的规格都很高,功能区域划分得也很细致。向乡镇、村校发展低端类应用,规格又都极其的低,甚至连基本电力保障都很差。多样化的应用需要多样化的机房技术作为保障,多样化的使用条件需要适合的技术标准作为指导,以保障系统稳定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周期。  前面已经讲过,以十年为一代的时间顺序作为阶段划分,不是十分科学,只是顺应了人们的日常习惯。从机房技术的发展历程看,实际上是经历了前期的没有机房标准、手工作坊式的定制生产到中期的有了统一的机房标准、开始了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再到现代的智能建筑技术大量移植引入传统机房这样三个阶段。在各阶段的划分中,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实际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机房的标准   现在,当要建造一个机房时,涉及的国家标准很多,例如GB 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国外的还有《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ANSI/TIA-942-2005 、ANSI EIA/TIA 568A、569、607布线标准等。国家标准之外还有行业标准,以银行业为例有《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规范》、《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机房规范化工作指引》等。  在这许多标准中,最主要的有四部:GB 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 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SJ/T30003《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这四部标准目前都在修订,名字分别暂定为《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验收规范》。在此我谈谈个人的关于标准的编制目的与适用条件。  以《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为例,该规范是一个产品规范,主要规范计算机设备在正常运行时,需要什么样的一种运行环境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解决的是按这样的标准计算机就可以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计算机运行维护人员也有一个较舒适的工作环境的问题,不能全部解决机房建设所遇到的所有问题。计算机设备的生产设计必须符合这样的标准。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是一个工程规范,主要规范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程中的技术要求与工艺设计问题。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解决的是按这样的标准,就一定可以建成一个符合计算机使用标准、经济适用的机房。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安全性要求外(主要是防火、防雷等),其他的问题同样不能全部解决。  标准按使用的时序可分为设计规范和通用规范。设计规范主要用于机房建造前,所要求的技术指标要考虑按安装设备后的实际效果,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机房建造完成交工时,里面是没有应用设备的,因此技术指标的设计要有预估和余量。通用规范主要用于机房建造及使用的全过程,所要求的技术指标不但要考虑建设交工时,还要满足使用过程,其中技术指标的设计更实际。二者的技术指标并不完全一致,使用的人群也有不同。设计规范的主要使用人群是设计院设计人员、机房专业公司设计人员、用户基建机房承建人员等;通用规范主要的使用人群是机房管理人员、机房使用人员、信息设备生产厂家运维人员等。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07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