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度抗震设防地区构造柱设置原则(构造柱顶部钢筋设置规范要求)
本文目录,1、,构造柱顶部钢筋设置规范要求,2、,斜撑的设置规定,3、,6.5米的窗台下要不要设构造柱,4、,构造柱绑扎搭接长度是多少倍的D规范,5、,建筑构造柱设置规范是什么,6、,农村自建房设置构造柱时需要注意什么,1.根据抗震规范的要求,结构柱主要设置在地震墙上,抛撑:每6跨设置一根抛撑,要设置,一般墙长度大于5m就要在其中间位置设置一道构造柱,然后就是门洞位置也要设置,绑扎搭接,在楼板上下各楼层高度的1/6处,柱宽度和500mm取大值,如果是底层大于等于1/3层高,在这个区段内不能把钢筋断开,刚筋的接头率不能大于50%,在那个区段外。
构造柱顶部钢筋设置规范要求
1.根据抗震规范的要求,结构柱主要设置在地震墙上。
斜撑的设置规定
抛撑:每6跨设置一根抛撑。
6.5米的窗台下要不要设构造柱
要设置,一般墙长度大于5m就要在其中间位置设置一道构造柱。然后就是门洞位置也要设置。
构造柱绑扎搭接长度是多少倍的D规范
绑扎搭接,在楼板上下各楼层高度的1/6处,柱宽度和500mm取大值,如果是底层大于等于1/3层高,在这个区段内不能把钢筋断开,刚筋的接头率不能大于50%,在那个区段外,刚筋的搭接长度为Lae,接头和接头的距离最好大于0.3Lae。机械连接非连接区段同上,接头和接头的距离大于等于35d;焊接连接;非连接区段同上,接头和接头的距离大于等于35d和500取大值。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15取用,对三级抗震等级应按相应数值乘以系数1.05取用,对四级抗震等级的结构构件不作调整。扩展资料: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此外,房屋的层数不同、地震烈度不同,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也不一致。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 240mm×180mm,竖向钢筋多用4 12 φ ,箍筋间距不大于 250 mm, 随烈度和层数的增加建筑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和钢筋等级。焊接接头当设计有要求时应采用双面焊缝,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可采用单面焊缝。对于Ⅰ级钢筋的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应不小于8d;对于Ⅱ、Ⅲ级钢筋,其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应不小于10d,帮条焊时接头两边的焊缝长度应相等。帮条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主筋为Ⅰ级钢筋时,不应小于主筋截面面积的1.2倍;当主筋为Ⅱ、Ⅲ级钢筋时,不应小于主筋截面面积的1.5倍。为了便于施焊和使帮条与主筋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钢号,同直径的钢筋制成,如帮条与主筋级别不同时,应按设计强度进行换算。帮条的长度应满足相应的焊缝要求。
建筑构造柱设置规范是什么
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主要还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定
农村自建房设置构造柱时需要注意什么
今天和大家分享自建房构造柱的作用,构造柱设计位置,构造柱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自建房设计构造柱的作用:
(上图为自建房构造柱结构图)
随着人们对房屋建设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来,建设中的每一处细节都会令大家认真思索或者找专业人士设计。但是对于专业知识不够了解的人们,在这里可以做一下构建前的准备。比如什么是构造柱?构造柱在房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在现在的房屋设计都会设计几个构造柱,所谓的构造柱也就是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为了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而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或者上部给予的压力,而是一种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以避免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构造柱可以起到一种抵挡和承受的作用,确保人们的安全以降低危险的发生等。
在设计构造柱时,一般主要是让外墙保留构造柱,内墙就没有很大必要了,主要目的是能起到抗震、保持房屋整体的协调而不起承重的作用即可。另外构造柱的设计个数,一般根据房屋的层高、底部所承受的压力或者当地的条件是否属于多震区等,以此来确保房屋的质量。
构造柱设计在什么位置合理?
人们对房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构建前一般都会对房屋认真设计,画图纸、购进原材料、找专业的建筑队等。尤其是在经历过汶川地震以后,人们更加关注房屋的抗震性,建房时都会使用各种抗震措施。近年来用的最多的就是构造柱了,在房屋的墙体内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那么构造柱放在哪个位置才是最合理的呢?在建筑中,构造柱通常要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等,如果有墙体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这样既可以得到有效的抗震作用,又可以节省一部分的空间。但是,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确保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且做到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墙体裂痕出现。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这样才可以保障构造柱与圈梁之间互相衔接。只要能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布局和施工,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可避免事故隐患的发生,保证了房屋结构房屋的安全性。
构造柱中常见的几个质量问题
在经历过汶川地震以后,大家对抗震措施都是如此的关注。在自建房中都会使用到构造柱,来提高墙体的抗剪、抗弯能力,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有效地防止墙倒屋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质量问题。下面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可以提醒大家在构建过程中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第一:构造柱主筋错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在浇筑圈梁和混凝土时,构造柱主筋统一移位。其次构造柱端部箍筋和密区露箍或未绑扎好,特别是在圈梁处,主筋不到位,成捆状。从而导致错位。
第二:构造柱混凝土有蜂窝、孔洞及露钢筋等
模板与墙体接触面不严密而漏浆或者混凝土配料中粗骨料粒径过大,砂率偏低及水灰比过大,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房屋的整体性及构造柱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是钢筋加速腐蚀,影响建筑物耐久性。
第三:尺寸把握不到位
比如放线时,轴线移位,马牙槎不垂直,施工时未吊铅垂线等原因,最终导致整体数据出现偏差。
第四:钢筋捆绑不够扎实紧凑
有些建筑人员对施工规范认识不够,出现主筋搭接不够、锚固不够。箍筋加密区不够高,特别是在圈梁处不绑箍筋。支模前未校正箍筋,致使箍筋成束、松动等。在此过程中,每一步骤都要切实把握好,确保整体质量的严密性,不可以大意,不能出现一点细节的问题,从而保证整体的协调安全性。
6度抗震设防地区构造柱设置原则6度抗震设防地区构造柱设置原则(构造柱顶部钢筋设置规范要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