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楼拆除重建(北京危旧住宅楼拆除重建技术导引)
北京旧楼拆除重建项目是城市更新和历史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本项目采用先进的拆除技术和重建方法,确保施工安全、高效,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精细的管理,实现了旧楼的顺利拆除和高质量重建,为居民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一、北京旧楼拆除重建的政策适用范围
《北京市危旧住宅楼拆除重建技术导引》明确了政策适用范围,即经市、区房屋管理部门认定,建筑结构差、年久失修、基础设施损坏缺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房屋安全专业检测单位鉴定没有加固价值,或加固方式严重影响居住安全及生活品质的危旧住宅楼可适用拆除重建政策。但如果拟拆除重建的危旧住宅楼为历史建筑,则须依据国家和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旧楼拆除重建的设计要求
- 保障居民户内使用面积与功能空间布局
- 拆除重建项目设计应以满足居民基本使用需求为出发点,要保证居民户内使用面积不减少,合理优化户内各功能空间布局。根据原住宅楼户内是否设置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的建筑特征,将危旧住宅楼分为简易型住宅楼(房)和套型住宅楼两类。按照相关规定,非成套住宅套内可适当增加厨房、卫生间面积,厨房使用面积约4平方米,卫生间约3平方米;对于成套住宅,原建筑面积小于70平方米的套型,且原厨房、卫生间面积小于最低标准的,可适当增加达到最低标准。
- 建筑规模增量要求
- 核心区外(除特定区域):除历史文化街区和重点地区外的危旧住宅楼拆除重建项目,地上建筑规模增量原则上不应超过规划许可或房屋登记建筑规模的30%。若超过30%,需结合项目实际需求,经专家和有关部门组织专项评审会审定通过。
- 核心区内(除特定区域):核心区内除历史文化街区和重点地区外的危旧住宅楼拆除重建项目,地上建筑规模增量应严格管控,并经专项评审会审定通过。
- 特定区域处理方式: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成片传统平房区、规划道路、绿地、广场、水域以及政务功能要求高的重点地区,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危旧住宅楼,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腾退置换,引导居民异地安置。
三、公共服务配套及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方面
- 停车位配置
- 单栋拆除重建项目:应利用周边场地条件及社会停车场,新配置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原则上不应低于认定的原有数量。
- 多栋楼拆除重建项目:可参照公租房建设标准配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位。
- 以街坊为最小建设单元的拆除重建项目:具备条件的固定车位应实现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
- 其他市政设施
- 拆除重建项目的暖通、给排水、燃气、电气和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北京市工程建设设计标准。可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设置热力站、燃气调压站、小型垃圾压缩站等市政设施,如确有困难,可结合周边地块综合平衡考虑,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实现城市区域功能提升。
四、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及其他要求
- 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
- 拆除重建项目要补齐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短板,鼓励增设老少皆宜的室外公共活动场地,补充完善无障碍及适老化设施,鼓励增加立体绿化景观。
- 建筑标准相关要求
- 拆除重建项目应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还应进行智能化设计,预留新一代业务发展接口,增加居民生活便捷性。
北京旧楼重建政策最新动态
旧楼重建居民补偿标准
北京历史建筑保护规定
旧楼重建对居民生活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