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设置圈梁(圈梁在不同地区的应用差异)
摘要:,圈梁是一种在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元素,主要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它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并沿建筑物周边布置,形成一种闭合的结构。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气候和材料成本的差异,圈梁的应用也存在差异。在地震多发区,圈梁的设置更为普遍,以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而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圈梁可能更多地用于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也是影响圈梁设置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圈梁的设置旨在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但具体的应用方式需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定制。
一、圈梁的定义与作用
圈梁是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其主要作用如下:
- 增强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圈梁能将砌体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使建筑物在面对外部振动或地基沉降时能保持稳定。
- 提高砌体抗剪抗拉强度: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
- 抵抗不均匀沉降:设置在基础顶面部位和檐口部位的圈梁对抵抗不均匀沉降作用最为有效。当房屋中部沉降较两端为大时,位于基础顶面部位的圈梁作用较大;当房屋两端沉降较中部为大时,檐口部位的圈梁作用较大。
- 在地震区的特殊作用:在地震区,圈梁能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二、圈梁的位置设置
(一)不同类型建筑的圈梁设置位置
- 单层空旷房屋
- 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 - 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 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 - 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 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 多层砌体民用房屋
- 层数为3 - 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楼层处应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
- 农村自建砖混房
- 层数不超过4层时:应在底层(即地面位置处)和檐口标高(即屋面位置处)分别设置一道圈梁,就能起到效果;对于层数超过4层时,除了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分别设置一道圈梁外,还应在所有纵、横墙上至少隔一层设置一道圈梁。
(二)特殊情况的圈梁设置
当门窗洞口截断圈梁时,须在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其伸入支座的高度不得小于2倍的洞口高度,且不少于1000毫米。
三、圈梁的尺寸与配筋
(一)尺寸
- 正常民房圈梁:一般为240x240和240x300两种。一砖墙时,墙圈梁的断面尺寸240mm * 240mm即可;一砖半混水墙时,也有采用和墙厚相同断面宽度的;一砖半清水墙时,通常采用240mm * 240mm断面,窗口处段面呈L型,圈梁凸出部分要附加勾筋和分布筋。窗户洞口不是决定圈梁断面大小主要因素,窗口宽度过大,应在窗口处增加圈梁断面高度,一般按窗口宽度的1/12,并在窗口每侧伸入墙内240mm。
- 一般要求: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高度不应小于120mm(一般砌筑24墙体,圈梁宽度为240mm,190mm是最低要求)。
(二)配筋
- 正常情况:一般主筋4Φ12 - 14,上下各两根,箍筋Φ6@200 - 250;一砖半混水墙时,上下各用三根主筋,主筋直径和箍筋间距同上述;一砖半清水墙时,窗口处段面呈L型,圈梁凸出部分要附加勾筋和分布筋。
- 一般要求:圈梁的配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12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四、圈梁设置的其他要求
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避免截断;砌体结构房屋的圈梁宜设置在同一平面并封闭状交圈;其它结构房屋中的砌体圈梁两端应与其它结构构件可靠锚固或连接。
圈梁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点
圈梁与地基沉降的关系解析
圈梁在不同地区的应用差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